当"稳赚不赔"变成泡影:一位股民与投顾公司的维权之路
"王老师,您上次推荐的股票又跌停了,不是说好稳赚不赔的吗?"上海股民李伟(化名)颤抖着手指,在微信群里发出这条消息后,发现自己已被移出群聊。三个月前,他通过某持牌投顾公司的"金牌分析师"推荐,先后投入28万元购买所谓"内幕票",如今账户缩水近半。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一、"保本高收益"背后的文字游戏
李伟的遭遇并非个例。在投资顾问行业,某些机构常玩"保证收益"的文字游戏:
- 口头承诺与合同条款不符:"分析师在直播间信誓旦旦说'年化30%起',但合同里却写着'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
- 服务费与收益挂钩:"交5万成为VIP会员,承诺带操作翻倍,结果亏了却说'没达到预期收益可续费继续服务'"
- 风险提示形同虚设:"风险告知书被夹在合同最后一页,签字时业务员特意翻过去说'这都是走形式'"
广东股民张阿姨(化名)就吃过这种亏:"那个经理用广东话同我讲'呢只股实赚嘅'(这只股肯定赚),等我睇合同全部系普通话法律条文,边个睇得明啊!"
二、破解合同中的"免责陷阱"
仔细分析多份投顾服务合同后,我们发现几个关键漏洞点:
- 模糊的责任界定
- 条款示例:"本公司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投资者应独立判断"
- 实际操作:业务员每日三次电话指导具体买卖点位
- 不对等的违约责任
- 客户违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机构违约:仅承诺"延长服务期限"
- 隐藏的自动续约条款
- 小字注明:"服务到期自动续约,除非提前30日书面申请"
杭州的IT工程师小陈(化名)分享道:"我发现合同里有个'超额收益分成'条款,但亏损时他们却说这个条款'不适用当前市场环境',这不是双标嘛!"
三、维权路上的三大关键步骤
第一步:证据固化
-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文字/语音)
- 录制业务员承诺收益的直播回放
- 整理银行流水与服务费发票
第二步:专业分析
- 比对宣传材料与合同条款差异
- 梳理资金流向与服务内容对应关系
第三步:协商策略
- 从服务质量与合同履行瑕疵切入
- 合理计算应退还比例
"多亏及时保存了直播间录屏,"四川股民老刘(化名)回忆道,"他们那个'涨停板敢死队'的宣传,和最后给的普通研报完全两码事嘛!"

四、为什么现在行动至关重要
- 证据时效性:部分直播平台视频仅保存3个月
- 人员流动性:涉事业务员可能很快离职
- 公司运营变化:某些机构会频繁更换主体
北京退休教师周女士(化名)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开始想着自认倒霉,后来发现那家公司正在注销分支机构,赶紧找人帮忙,最后要回了大部分服务费。"
如果您在近两年内遭遇类似情况,记住三个要点:
1. 不要贸然签署和解协议
2. 不要轻信"再交费就能挽回损失"的说辞
3.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不当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