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11月21日,第二十三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车展)如约揭幕。本届车展集中展示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成果,呈现中国为全球汽车产业革新提供的“中国方案”。同期,汽车之家邀请了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范峻毅展开深入交流,一起聚焦创新,共话行业未来。
“百万之上,唯有不断超越。”银河品牌用两年多时间实现150万辆销量,成为最快达成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之一。范峻毅指出,这背后是“三个重新做一遍”的核心逻辑:一是用体系化重构产品逻辑,通过《台州宣言》实现战略协同与技术整合;二是用体系化研发重构竞争逻辑,从用户调研到产品上市全链条打通;三是用用高质优价重构价值逻辑,以“智能吉利2025”技术成果为支撑。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范峻毅
在未来汽车智能化功能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范峻毅明确指出,构建品牌护城河、影响下一代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将是AI(人工智能)。AI是吉利汽车及银河品牌获得用户青睐的核心原因。在“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推动下,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AI领域的突破,其应用覆盖了AI底盘、技术模拟等多个维度。
以下为对话实录(精编):
汽车之家: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广州车展吉利展台为大家带来了哪些亮点?
范峻毅: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吉利汽车的范峻毅。这次来到广州车展,吉利展台位于3号馆。我们带来了很多大家熟悉的产品,也有全新品类的产品,还带来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下的一些技术成果。大家熟悉的现有车型:吉利星愿、银河M9(参数|询价),银河A7,星耀8、星耀6,这次全部有参展。
同时今天(11月21日)上午在全新品类又发布了一个全新的车型,就是银河V900这款产品。这个V系列是整个银河品牌推出的全新高端MPV系列,V也代表了成功、尊享、美好等等的含义。同时,我们为V系列的产品打造了一个专属的天马标,天马在中国的文化当中也象征着自由、奔放,同时还有尊崇的意思。其实银河V900这款产品也是整个V系列的第一款产品,无论是在空间、智能、安全等方面,我相信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也欢迎大家都能够来整个吉利汽车展台参观,来看一看,来玩一玩。

汽车之家:能否具体介绍一下银河V900全新车型的亮点以及V系列的后续产品规划?
范峻毅:首先银河V900这款产品是整个V系列的首款产品,也是填补了银河目前在高端MPV这条赛道的空白。银河还是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也要在不同的品类当中,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这是第一。
第二,银河V900这款产品,无论是在空间上,在安全上,还是在科技上,其实它都做到了同级的领先。比如说在空间上,它是唯一一个“二三排平权”的旗舰MPV产品。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乘坐空间都是超过了1米,所以在舒适的程度上可能会在做到同级的领先。第二,在智能方面,它也匹配了千里浩瀚H5方案。第三是在安全方面,安全都是一直以来吉利骨子里的基因,我相信大家都了解。我们也希望更多的用户能够到我们的展厅,到我们的展台来亲自体验一下。

汽车之家:我们也看到吉利银河短短三年内推出了12款车型,并且10月份有7款车型是月销过万的。我们是如何做到在产品迅速推出的同时,又能在多个细分市场取得突破?
范峻毅:2023年2月23号,银河品牌成立,到现在已经2年多的时间了。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从销量的表现上来看,我们突破了150万辆,也成为了最快达成年销百万的新能源品牌,中国是唯二,世界是前三。这个数据的背后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百万之上,对我们来说唯有不断的超越,才能走的更远。在这背后还是坚持了长期主义,坚持了“造每个人的智能精品车”的理念一直在支撑着我们。
至于为什么能做到,简单来说我们是在重新做一些事情,第一我们用体系化重新做了一遍产品的逻辑。在去年整个吉利汽车发布了《台州宣言》,我们做了战略的整合、战略的协同,在这基础上做了很多技术的相应整合、协同,在做产品的逻辑方面重新做了一遍。
第二,用体系化的研发能力,把整个竞争的逻辑重新做了一遍。在做每一款产品的时候,从用户的调研,到用户需求的确认,到整个产品的定义,到最后产品的上市,其实这里面是一个体系化的过程。所以,在整个体系化的支撑之下,是把整个竞争的逻辑做了一遍。
第三,用高质优价的理念重新做了一遍价值的逻辑。这里面还是要提到用户的需求,在新能源的赛道当中,大家关注到的还是安全、智能,包括节能等等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刚刚讲“智能吉利2025”的战略成果非常的显著。比如说在芯片方面,我们自研的“龍鹰一号”芯片,在智能座舱方面Flyme Auto的智能座舱,在混动技术方面,雷神AI电混2.0。在电池技术上面我们有自己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以及天地一体化的布局方面,这些都是智能吉利2025战略的成果。这些成果也支撑了很多对用户需求的满足,一以及超越用户期待的体验。
这三个重新做一遍,是吉利银河能取得这些成绩的主要逻辑。
汽车之家:竞争的逻辑在梳理之后有一些改变,具体有哪些?
范峻毅:竞争的逻辑还是要洞察用户的需求。其实回想到做每一款产品的时候,营销也好,研发也好,它是一体化的,这两个链条全是打通的,我们会一起在做用户的洞察和用户的调研。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对颜色的选择,对于配置的选择,包括对于一些高价值体验的需求,都是研发和营销团队共同去捕捉到的。这样就避免了营销端和研发端的脱节,这是在做产品定义方面。
第二,在做产品传播的时候,我一直跟团队讲,我们要做两个“化”——场景化和事件化。首先要把研发的技术语言转化为用户听得懂的语言,否则的话,都是一群很枯燥的数字,对于用户来说不太明白这个数字背后带来的体验到底是什么。比如说发动机的功率是多少,热效率是多少,这么简单直白的给用户讲,我相信很多的用户不太能够理解这里面的含义。所以,我们就要求所有的功能的亮点一定要场景化,一定要把技术的语言转化为用户听得懂的语言。
另一个就是很多的内容要做事件化,这些事件化不管是对于用户的知晓度也好,还是用户的好感度上来说,都是有所提升。同时,在渠道端还是要不断提升用户的体验,新能源的用户进店以后更多关注的是这款产品在日常使用过程当中的场景,他开着这台新能源车在日常生活当中到底能够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品质上的提升。比如说放电功能,能够在户外露营的时候用电。比如说一周充电一次,也不用加油等等。这种场景化一定要给用户展示清楚,我认为不管是在产品研发,还是在产品营销,还是在产品的服务当中,都要有自己的亮点,才能让用户接受。
汽车之家:这两年也看到大六座市场很火,但是市场竞争也很激烈。银河M9平均售价很高,但是10月的销量也是突破了1万量,想问一下这款车脱颖而出具体有哪些点?
范峻毅:整个银河系列的产品,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用户都接受顶配的车型,包括都喜欢中高配的车型,所以我们的用户也很懂产品。银河M9也越来越得到精英人群的青睐。
第二,银河M9这款产品首月销量就破万了,而且它的平均售价在20万。很多用户会选择四驱的版本,因为这些配置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有很多的实用性。
第三,在产品定义的阶段,从外观它是中正、大气。从空间来说,整个空间很大,体验感也很好,得房率也很高。从智能化的体验来说,它也匹配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H5方案,以及相应其他安全的配置。所以无论从外观也好,还是到安全也好,还是到智能化也好,其实它还是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我认为这才是它背后能够月销过万的原因。
汽车之家:未来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功能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影响下一代消费者买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能够构建我们的护城河?
范峻毅:AI、人工智能。我认为这是吉利汽车,包括吉利银河能够得到用户青睐很重要的一个核心的原因。刚刚聊到了智能吉利2025战略,其中一个很大的成果就是在AI领域的突破。无论是AI的底盘也好,还是AI的技术模拟,还是在AI的其他各个维度也好,其实整个吉利汽车对于AI的投入是非常大的。
有这样强大的能力要有一个基座,这就是吉利汽车独有的星睿智算中心,星睿智算中心也承载了相应的AI投入,这也是吉利汽车独有的。AI也会提升汽车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速度和品质,这也是为了整个吉利能够走得更远的基础。
汽车之家:我们发现近几个月增程车的销量罕见出现了连续的下跌,您觉得增程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吗?
范峻毅:无论是纯电、增程,还是混动,每个用户对于自己选择的动力形式,它的需求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发布的银河V900,它也是属于增程,但是它是属于超级AI增程。所以,我觉得增程再往下发展,一定要加入AI的这些技术。
汽车之家:明年的购置税要减半了,一旦补贴退波,油电回到一个平权的起跑线,您认为油车还能够再次起来吗?
范峻毅:从吉利汽车自己来看,我们一直坚持燃油车和新能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因为吉利汽车的燃油车系列一直以来是中国销量的第一,我们没有必要放弃这么大一块市场。在这个基础上,吉利汽车一定燃油车和新能源共同发展,而且在燃油车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系列,比如说星系有星瑞和星越L的产品。博系有博越和博越L的产品,缤系有缤越这些产品,豪系有帝豪系列的产品。对于吉利汽车来说,燃油车还是销量的基石,还会持续的投入、增长。
第二块就是新能源,刚刚也说了很多,银河已经达成年销百万了,所以燃油和新能源两驾马车会并驾齐驱。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智能化不单单是整个新能源的专属,我们也要把电动化和智能化在燃油车上做相应的技术普及。辅助驾驶系统,包括智能座舱,也要往燃油车上进一步发展,让燃油车的用户也体验到新能源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这也是燃油车继续向前和销量增长的核心关键。
汽车之家:我们看销量的话,今年1-10月份新能源的渗透率是53%,燃油、纯电、插混的比例是5:3:2,能不能对明年的市场增速应新能源渗透率、市场格局做一个预判?
范峻毅:说到这个问题还要谈到另外一个问题是新能源的购置税,其实刚才跟很多的媒体老师在沟通和交流,他们都在问我如果明年购置税增加了以后,新能源车会不会下滑等等。
我的观点是什么呢?第一,短暂时期的调整一定会存在,任何时期政策的变化一定会带来短暂性市场的调整,这是必然的。
第二,不管是政策也好,还是其他方面也好,应该属于外部驱动力。所以明年应该是从外驱转向内驱的时代。外驱刚才讲了肯定是因为购置税,包括国家利好的方针,内驱是什么?真正以用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然后去洞察用户需求,进而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我认为这是一个内驱力,只有内驱力做好了以后,才能抵抗住外驱减少的变化,才能有继续滚滚向前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