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明目张胆地抢啊。
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乐山商业银行被骗了33个亿的贷款。
按照2022年9月的数据,这些贷款中还没有还的金额约——
30.4个亿。
这个骗钱的团队到去年10月才被判刑。
人是有了判头,但窟窿还没填上。
这骗钱比抢钱还好使啊。
前阵子,香港九龙一间黄金及珠宝首饰加工工场闯入了10个悍匪,抢走了65公斤的金条、金砖及金粉。
10个人辛苦抢了半天,抢走的总价值约——
5800万港币(约合人民币5302万元)。
这黄金是清晨抢的,劫匪是第二天傍晚被逮的。
虽然劫匪没被全部逮到,但黄金已经是被悉数追回了。
据说这伙劫匪平时都分散在地盘工、清洁工、售货员等岗位上,应该是没有受过专业的劫匪训练。
抢的时候别说抄家伙了,人家连头套丝袜的基本职业操守都没有。
所以一部分劫匪人是跑了,但黄金是一点儿都没捞着。
纯粹是过了一把搬金子的瘾。
比起骗乐山商业银行贷款的那帮团伙,香港九龙的这些劫匪无论是演技还是手段——
有点过于业余了。
乐山商业银行被骗虽然是10年前的事了,但手法是非常硬核的。
不过也不用往黑客、破解什么的高科技路子上脑补,实际手段也比较朴素甚至有点拙劣。
盗用办公室、假公章、假员工,但不妨碍它一路过关闯将,骗过三家银行。
哪怕是银行之间需要对账的时候,它每次都能精准应对或拦截。
上次斯基卡里入账3个W,卡都被冻结了几天,想想他们的33个亿,斯基都替他们捏把汗。
这伙人最开始骗的不是乐山商业银行,而是招商银行佛山分行。
2013年,一位叫陈碧元的老板,他的湖北融升公司因为投资建设“双氧水”项目,着急要钱。
斯基查了一下这个项目,当地一些领导还亲自去考察过,属于当地一个重点引进项目。
着急用钱的时候,竟然不是直接找银行,而是找了融资中介。中介有一个叫杨锦,有一个叫殷学明。
杨锦找了工行应城支行的张应林“帮忙”,一伙人想出了拿到贷款的方式——
由工行应城支行兜底担保。
但人家不打算把工行应城支行拖下水,选择让它蒙在鼓里。
从这一点看,这伙人还是挺仗义的,拖谁下水也不能拖组织下水。
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不过干起脏活来各有分工,而且懂得总结经验,改进行骗思路。
陈碧元安排人私刻了工行应城支行及行长杨开泰的印章。
殷学明在街上花30元请人私刻了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的印章,伪造了工银湖北省分行的授权、授信审批等文件。
还有同伙负责对贷款资料进行虚增产值的修改。
他们也不是没有露出过马脚,据说在招行之前接触了另外两家银行,对方都觉得有猫腻。
一家提出盖章要在担保方的用印室,一家觉得公章装在黑色塑料袋有问题。
人家贷款的银行验证手段也比较简单,一个电话打到工行,工行说没有这回事,这笔生意也就黄了。
斯基发现,骗子团伙的执行力往往比正经上班族强。
他们在前两家银行识别出破绽的地方,迅速总结经验,精准改进,及时调整了解决方案。
招行佛山分行工作人员来应城核保面签时,张应林提前借用好工行应城支行二楼财富中心的一间办公室,还买了一个保险柜运到办公室放假公章。
甚至连管理印章的银行职员,都准备妥当了。
人是陈碧元公司的女清洁工,制服是张应林事先备好的。
也就是说,公章是假的,职员是假的,办公室是假的,连跟招行签约的工行应城支行“副行长”的身份也是假的。
代表工行应城支行签约的是张应林,他不是“副行长”,而是一名职员。
此后,招行佛山分行通过信托公司向陈碧元的公司发放了信托贷款2亿元。
可能某些银行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保护咱们的财产安全上,主打——
抓小放大。
所以斯基经常看到银行及时替咱们拦下诈骗款,却容易在这种巨额交易面前失误。
银行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以至于让这帮骗子钻了空子。
他们或许得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
金额越大,漏洞越大。
第一笔2亿贷款骗到手之后,这帮骗子开始了更大胆的操作。
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被告人贡婷婷、殷学明、张应林等人使用欺骗手段,取得乐山市商业银行贷款33亿元。
他们单笔搞得最大的一次是:
武汉业大公司获取的13亿元。
获得贷款的名义是,武汉业大公司有一个大项目:
与中建三局签订合同,为武汉市LED灯改造配套工程提供电缆,合同金额39.8亿元。
这么大的单子,也被一堆虚假资料给蒙混过关了。
有没有可能这样的单子,甚至不需要什么大模型来识别真伪,只需要一个电话就能分出李鬼还是李逵?
武汉业大公司的老板叫姚荣萍,这笔13亿的贷款被她主要用到了三个地方:
放高利贷,给银行人员完成“拉存款”任务、购买理财产品等。
这位姚老板还了其中的4个多亿,后来把公司股权转给了她的一个湖北仙桃老乡,约定她不再承担还贷责任。
现在这个老乡自称,当年也是被骗的。
对整个案子,斯基有点疑惑,也有点欣慰。
疑惑的是,这么大的贷款咋说骗就骗了,玩得比电诈还溜。
欣慰的是,这个案子里没有出现一位高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