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公司卖顶级和牛,子公司给孩子吃臭虾……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给上海学生吃臭虾的上海绿捷,终于道歉了。

深夜里,这家日供应学生餐50万份的大公司是咋道歉的呢?一份声明,算上标点符号,50个字。

“涉及此事”,是啥事儿呢?“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是啥措施呢?一个字也没提。

这个道歉的潦草程度,罕见又恶劣,就像它“涉及此事”的“此事”一样。

9月15日,上海有学生在学校的虾仁炒蛋里面,吃到了臭虾仁,很快,菜品下架并销毁,给学生补了小面包,但是不少学生老早就反映,学生餐不仅不好吃,还吃到过发黏的素鸡,酸了的豆腐。

上海绿捷统一口径说,“虾肠外溢,有泥沙”。

但是实际上,是他们在配餐的时候自己发现,虾里面有虫的,在发现的学校,有18kg,而在其他学校呢?未知。

根据通报信息,这些虾供应了211所学校,161所学校召回了餐食,而有50所学校,已经吃了。

现在,上海的家长们,都想要给孩子送饭了。

臭虾仁,学生吃了,上海绿捷因隐瞒食品安全信息被立案了。

而讽刺的是,绿捷道歉声明的前一条推文,就是要“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结果,4个月过去了,安全防线就决堤了。

这些虾是哪儿来的呢?

通报上说,这批“冷冻南美白虾仁”,由上海翰霖报关,经上海优合鲜供应链,到了上海绿捷。

看着过了两道手,把了两次关,但是实际上,供应链上都是他们“自己人”。

上海绿捷和上海优合鲜,经过股权穿透,最后属于同一家母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KGF),而上海翰霖的老板,在KGF的母公司的下属公司做董事。

大家都是一家人。

因为这些虾被控制的张老板,也算是挺厉害的人物。

张老板在供销社系统,应该有点人脉,他曾参股供销系统的公司,后来就开始中标校园学生餐,而在这个行业里面,竞争也挺激烈的,但是张老板中标越多,也就越容易中标。

2018年,他就把绿捷卖给了KGF。

KGF总部在澳大利亚,但是也算中国公司,它的两个大股东Ananta信托和厚生资本,都是内资,可以穿透到前首富家族,而其他股东,也都是资本大牛,四大粮商之一的ADM、新加坡的淡马锡、日本的三井物产、海底捞……

KGF是既能做顶级和牛,也能做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的供应商,当然,它也上过海关的黑名单,不合格进口肉被销毁。

卖了绿捷,张总10多个亿落袋,KGF也不亏,学生饭钱都是预付,没啥应收账款,反而能沉淀不少资金,对张老板,也签了对赌协议。

这年,这个学生餐界的隐形大佬,也开始暴露了,合作学校收890元/学期的“点心费”,直接引爆了舆论。

钱肯定是没收成,再厉害的靠山,也不能直接违抗教委的规定。

但是,从那时候开始,绿捷一边拿政府补助,一边扩张规模,疯狂中标,但是口碑也越来越差,学生和家长非常不满。

“难吃”、“不干净”,各种吐槽过来,绿捷似乎也并不在意,反正公司要做大做强,他们有的是办法,从学生的牙缝里抠利润。

2017年的时候,年收入就6个亿,净利润近1个亿。

当然了,餐饮上,在资本以及利润的驱动下,对食材下手就很容易发生。

最划算的,还是从自己人那里买,比如,学生餐里经常出现各种油炸食品,鸡排、猪排,做法简单而单价还贵,而刚好,绿捷在威海的兄弟公司,就是做这个的。

又能帮兄弟去库存,还能承包友情价,很划算。

关联交易很正常,炸物也无非就是口感和喜好的问题,而最近,大V邓飞也在爆料,绿捷采买了不少“过期食材”。

根据他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的截图,在一些标明“保质期在冷藏环境下可贮存7天”的食材,通常生产日期和进货日期,中间都存在较大的时间差。

比如千叶豆腐,冷藏保存3天,生产到出货,间隔一个月。

如果真的是这个保质期,那学生们吃的就是“僵尸菜”了,这比那些生虫的臭虾,还要恶劣。

当然了,也不排除这些产品都是冷冻产品,它的“冷藏保质期”,只是解冻后的保质时间。

但问题是,它的“冷冻南美虾”,就是在这种冷冻与化冻之间,生了虫子的。

那么,这些食材有没有频繁冷冻解冻再冷冻呢?不然被吐槽“发黏的素鸡”、“酸了的豆腐”,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些,都是扎在家长们心中的一根刺,一旦留下这个印象,真的很难拔出。

再加上绿捷那言不由衷地道歉,也确实很难让人信服。

校园食品安全的这道防线,肯定是要筑牢的,光靠绿捷道歉,真的没啥用。

现在,只能先等调查的最终结果了。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母公司卖顶级和牛,子公司给孩子吃臭虾……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