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晚,汽车博主吴佩在微博发文,爆料出汽车行业存在“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现象。
吴佩称,有广告公司在新车发布会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小订过万”数据,一是让消费者觉得是爆款,二是哄领导开心。
该博主表示:“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隔不了几个月就交付了,最后谁没穿内裤还不是暴露了,几个月后进入平销期,都藏不住的。明知道‘狼来了’只能用三次,为什么还要用。”
他还强调,不是具体指谁,就是说说行业现象,“省得媒体和用户在真假信息里雾里看花”。
据了解,“小定”又称预付款,一般在购车时,消费者向经销商支付一定数额的钱款,作为购车的诚意金用户。
小定金额较小,一般在几千元人民币左右。消费者可以随时反悔,申请退款。就像你看上了一款还没正式发售的限量版球鞋,先花点小钱买个排队资格,到时候不想要了,也可以退款。
对车企来说,“小定”数据(例如:24小时小定破XXX台)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说服力并不强,“小定”数据用于向市场和投资者展示产品受欢迎程度,但其中含有大量“水分”,转化率不确定。
“大定”又称购车款、“锁单”、“正式订单”,是在小定基础上支付的更大一笔款项。消费者确认购买意向后,与车企签订正式购车合同,启动车辆的生产和准备流程。
通常,消费者需要支付一笔金额较高的、通常不可退的定金(根据国家法规,有时可能存在极特殊情况可退,但流程复杂),并最终确定车辆的所有配置细节(型号、电池包、颜色、轮毂、内饰等)。之后车企开始为这个具体的订单采购物料、安排生产线。
因此,“大定”数据才是车企销量的“试金石”,车企发布的战报中的数据是“小定”还是“大定”,这背后的含义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