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资讯] 全新一代小鹏P7于8月6日首发亮相并开启预订,届时,我们对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小鹏汽车造型中心总经理——王谭、小鹏汽车P7(参数|询价)车型产品负责人——Nick进行专访。几位高管针对全新小鹏P7的设计、辅助驾驶以及公司品牌未来规划等多方面问题进行解答。
全新小鹏P7要做“敢为人先”的设计,看到第一眼会惊呼“哇哦”!
何小鹏表示:“P7也好,P7i也好,都是第一代的P7。今天我们推出了新一代P7,实际上可以认为它是P7i的下一代。P7+跟P7都是P7的大家族,这两款车都是5米长,一个是面向家庭的,一个是面向颜值、运动、个性(的需求),但是都很科技,P7+更关注空间、舒适,而P7更关注颜值、更关注运动。我们正在跑赛道,也期望在后面的发布会让大家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数据。”
王谭表示:“全新的P7,我们想通过一种设计语言,让别人感觉 “哇哦”,这是敢为人先的设计。小鹏未来的车在设计方面会做的几个点。第一,后面的车肯定会越做越精致,把精致感做得非常好。第二,把整个设计语言做到「感性和理性逻辑的统一」,做得更好、更强。第三,因为我们是科技公司,是未来出行的探索公司,左手科技、右手艺术,后面的设计也会让科技更加显性化,能让人清晰读到这是有科技感、充满未来感的车。最后一点,设计会传递更多的情绪价值,大家看到车之后,如果把车比作人,小鹏P7就是非常自信、内敛,又不媚俗的人,未来小鹏的车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价值精神在里面,这是我刚才想到的,小鹏后面汽车设计上会发生的很多向好的变化。”
未来的视觉驾驶辅助将会看到未盖严的井盖,甚至一颗钉子
何小鹏表示:“关于激光雷达还是视觉路线,去年大家从我们产品上已经看到变化,而且不光是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包括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我们都是全视觉(技术方案)。以前的视觉(技术方案)做得不好是因为算力太弱,它看到的东西既没有足够的像素点阵,又没有足够帧率,还没有时空的逻辑,所以不行。”
“举个例子,将来(汽车)能不能看到路上有一颗钉子可能会扎胎,将来的视觉有可以做到;能不能看到一个沙井盖被挪动了一部分,车可能掉下去,将来的视觉有可能做到,但激光雷达很难。所以视觉(技术方案)的上限远远高过它(激光雷达方案),我还是很坚持认为,到2027年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今天还可能是个问题。”
小鹏汽车要坚持“行稳致远”
何小鹏表示:“我对内部说,期望最近两年在一个节奏下做好四件事情,这个节奏是「行稳致远」,就是走慢一点,多把基础做好,把品质做好。
我们要做四个东西:第一是技术第一,我认为设计也是一种技术。第二是组织要做到第一,团队、效率、群体效能。第三是商业化能力要做好,商业产品怎么定义,商业利润怎么做好,怎么省钱,怎么花钱和怎么赚钱。最后是全球化的综合能力,这非常困难。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很好,能打向全球了,实际上从全球市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比以前好很多,但真正的实现全球化,还要认真学习10年甚至到20年。这四个能力是我们正在努力的能力,是我们期望成为超级长板的四个方向,我们还在路上继续努力。(文/汽车之家 姚宇)
以下为访谈实录: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小鹏P7这款车型。这个车是发布了有5年多的时间,发布后相当长时间是小鹏的明星车型,也是销量主力。相比五年前,现在竞争环境变化很大,新能源渗透率和市场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鹏为什么选择当下这个时点推出全新 P7?这款车型在公司未来发展运营中会扮演什么角色?
第二个,关于小鹏整个产品序列。您提到随着全新 P7 的推出,未来像小鹏、理想这样的国产造车新势力,会相继进入第二代车型平台。这是个新说法,平时看车型平台,都是像蔚来的 NT1.0、2.0、3.0,而您为什么说这是“第二代车型平台周期”,相比第一代有什么新特征?
何小鹏:
• P7在相当长时间都是我们的图腾,也是我们卖得最好的车,特别是在2021年和2022年。
• 我觉得目前汽车的周期比以前快很多,以前一台车的一个平台大概需要7年,现在很多公司两年半就会有一代。我认为五年是一个「大代」,实际上很多公司都是在五年左右把两代车换成一个「大代」。比如说P7最开始是30TOPS算力,700km续航,当时能实现600+km续航的都很少,今天我们量产车最高续航已经是800+km。那时候没有800V,没有5C,什么都没有。
• 我非常期望P7重新成为小鹏的图腾,重新进入20万级以上市场的「三强」,以前是「一强」,后来小鹏P7跟比亚迪汉冲进去变成「三强」。随着全新P7发布,我认为小鹏P7又会重新进入到“三强”的体系。这是我非常期待的。可以看到,全新小鹏P7无论设计、性能、智驾,还是智舱,跟之前(相比)是完全领先了一大代。我们内部很多同学特别激动,因为他们真的寄予了非常多情感、努力、心血在做这个事情。我们一定会把全新一代P7做得更好。
媒体:您提到全新P7是「五年磨一剑」的成果,承载着小鹏对于未来科技的探索。相较于初代P7的智能化突破(比如全球首个高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全新一代P7的核心技术突破是什么?它如何延续小鹏的开创精神?
何小鹏:
• 今天实际上讲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与众不同的设计。我们想既做得好看又能够差异化,说实话,这两个很难同时做到。有时候好看做不到差异化,差异化又不好看。
• 再比如说,今天我们讲的最高算力,「最高算力」什么时候变成「最强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我给内部提的目标是,要在不远的将来,比现在小鹏的智能辅助驾驶高非常多倍。我期待做到了再跟大家分享。
• 分享一个小故事。2020年初,我们的高管第一次去试P7的高速智能辅助驾驶,很多人试完之后,说自己要买这个配置,他们原来是不买带智能辅助驾驶的车,不信智能辅助驾驶。只用了五年,我们可以看到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开始引领一种全新的变化。我相信中国、美国在引领着智能辅助驾驶,甚至是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在新的五年里面技术一定完全可以通关。到那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成本、安全、政策法规等系列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全新时代,这代表更高等级的、全新的、更高阶的辅助驾驶会出现,这都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具体等我们这个月的上市发布会再分享给大家。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当时为了重振P7的销量,我们推出了P7i,在智能化上做了很多升级,还配了速腾的激光雷达;后来又推出P7+,空间更大了,智能化水平又提升了,还用上了纯视觉(智驾方案)。这次的全新P7既运动、又好看、空间又大,还配了三颗图灵AI芯片,似乎买全新P7是最正确的选择,用户如何区别P7i、P7+和全新P7这三款产品?第二个问题,假如有用户在小米SU7和小鹏P7之间纠结,您会怎么说服他买P7呢?
何小鹏:
• P7也好,P7i也好,都是第一代的P7。今天我们推出了新一代P7,实际上可以认为它是P7i的下一代。P7+跟P7都是P7的大家族,这两款车都是5米长,一个是面向家庭的,一个是面向颜值、运动、个性(的需求),但是都很科技,P7+更关注空间、舒适,而P7更关注颜值、更关注运动。
• 无论是小鹏全新P7还是SU7都是非常好的车,都值得大家来看看。
媒体:所有的媒体老师都关注到了小鹏这几个月的势头非常猛,全新P7上市之后如何保证它的产能,如何保证快速交付?
何小鹏:
• 实际上,我们现在的模块化(生产)越来越好,比如说电芯的模块化。这次P7会提前生产一些车,将来交付的时候会有部分现车。以前逻辑是先下定,再锁配、下单、生产、物流,很难准确预计产能。现在我们会提前大范围向用户了解喜好,提前生产部分现车(以供客户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解决第一期的产能问题。
• 第一期产能是最困难的。因为造车新势力跟传统汽车企业有很大不同,他们生产之后卖给经销商,经销商会囤货,我们不囤。他们的库存期有时候是两个月、三个月、五个月,我们大概只有0.35个月,因为我们就是要非常短的库存期,除了提前生产的少量现车,都是下定了再去生产。通过这样的循环尽量降低经销商、供应链和我们的风险。
• 我们会逐步地成长、学习,希望这次全新P7能够给大家带来好一点的体验。
媒体:P7和之前的G7一样,都是用了小鹏最新的三颗AI图灵芯片,然后上车VLM+VLA,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全行业中只有小鹏在这么做,其他领先的玩家一般都只有一个VLA,这两个大模型同时存在的必要是什么?还是说其实友商也用了,但是他们不说,或者说小鹏这次是在更高的一层?
何小鹏:
• 我觉得明年您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架构出现,最重要来自于两个逻辑。第一,小鹏的算力是自研的,且考虑了多场景跟多产品线,绝大部分公司自研的算力可能只考虑AD(Autonomous Driving),就是智驾,没有考虑到其他领域,这是我们(与他们之间)很大的差异。
• 第二,我给内部的要求是「VLA是更安全的司机,VLM是更聪明的管家」。今天的算力看起来比以前的车提高了10倍,我认为5到10年后的算力可能比现在的车再提高10到数十倍。所以「强算力」不光是小鹏,明年美国友商也会有很强的算力。这个算力变化是超级跳跃性的,不仅仅是增加百分之几十,而是变化会非常快。算力会在明年、最晚在后年让所有的车厂看到巨大的价值,也会跟进巨大的变革,我们不是说敢为人先,我们正在敢为人先。
媒体:全新小鹏P7是小鹏旗下第二款采用图灵AI芯片的车型,从G7 Ultra首次搭载到这次的应用,是不是意味着小鹏在芯片良率和车规级认证方面的难题已经攻克了?
何小鹏:
• 我们去年8月份就流片成功,10月份就真车上车了。
• 我们期望这个月(8月)内可以让G7的用户开始小范围体验。硬件的推进已经在前几个月解决了,现在正在攻克软件。实际上,自研算力的价值是非常之大的,美国的友商用不高的算力做出极其不错的效果,我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是在自研算力,而不是仅仅在模型上。所以算力自研的价值可以放大第三方算力的数倍价值,这个很难,但很有价值。所以我非常有信心说,小鹏的智驾在不远的将来会是断代式领先,是非常确定的态度,而不是正在探索的态度。
媒体:今天看到 P7 给我的感觉是,颜值是它的主打实力。这几年市场是不是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就是消费者想要什么?从四个维度,颜值、性能、安全、品牌,您怎么研判消费者对这四个维度的排序?企业怎么去权衡和博弈?
何小鹏:
• 今天是首秀,我主要讲的是颜值,大概讲了 1/3 的功能,还有 2/3 没有讲,会留到下次发布会。以前的汽车品牌,特别中高端车,「品牌」是第一;有一些汽车如果卖得便宜,「性价比」是第一。在我看来,小鹏以前是「科技第一」,今年之后改为「颜值第一,科技领先」。我们短期把颜值拉上来,(是因为)以前颜值是让位于科技,现在颜值和科技同等重要,但颜值领先半个身位。
• 我认为安全非常重要。小鹏不光正在做硬软融合的研发,还在做跨域融合的研发,主动式安全将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您可以看到我们为什么要超高算力,比如有人在高速上以 200 公里的时速开高速辅助驾驶,现在很多解决方案都不安全。我们在德国卖车,德国很多人习惯用很高的时速行驶,要在高时速情况下解决高速辅助驾驶安全系数的问题,算力要很大,即使高速都要很大。
• 所以我们对主动式安全、智能辅助驾驶安全的综合要求是全面在提高的,因为小鹏所有的产品,包括 Ultra 都在考虑全球化。我自己认为安全、品质是基础,没有这两个什么都不用干。但同时设计、科技、品牌,还有经营能力、商业能力也很重要。如果什么都做得很好,但什么都很贵,也很难。所以造车就像是永不停止的马拉松,是超级大的木桶,一般的木桶可能 17、18 块板,而造车是「几百块板、无一短板、必须还有长板」的组合,这是强科技研发的事情,我认为造型、设计就是科研,不仅仅是艺术。我一直在说,把一个漆做得好看,是科研加艺术的组合,不仅要想到,更难的是要做到,想到+做到才有可能做好。
媒体:我想问一下王谭总如何看待致敬经典与原创设计?
王谭:
• 我们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做了很多思考,就是关于设计美学怎么做。今天视频中我说了一句话,中国人、中国的车可以做原创、可以做引领。我觉得设计美学之上应该是一些设计的哲学思考,就是这个车的方向、设计的方向是什么。首先,设计本身是产品属性的一部分,一定要和诞生出这样产品的公司品牌调性吻合,(小鹏的品牌调性)就是敢为人先,我们要做有创造的东西,用科技和创新去引领,让消费者受益。
• 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所有的动作、设计美学都是在执行这样的设计哲学。今天小鹏全新 P7 的设计,我认为是对齐了「左手科技右手艺术」,也就是如何把感性和理性融合在一起。大家从图上可以看到(全新小鹏P7)有一个非常理性的框架,这个框架传递着秩序、技术、信任、安全,我们甚至把所有的功能键都嵌入到这个框架里面。在这个框架之外,是极富张力、极具动感的生动力的曲面。
• 我们在做这个设计的时候,做得最多的是减法。设计做加法很简单,可以堆好多东西,但不耐看、不持久。如何做好减法,大家可以看到(全新小鹏P7)整个干净的型面,只用高光来表现出它生动力曲面的张力,这就是传递情绪价值、极具感性的部分。
• 如何把感性和理性真正融合,这就是我们做 P7 设计的哲学和美学的精神。所以原创也好,还是其他思考也好,一定是基于这个设计逻辑的下一层。
媒体:我有几个问题问一下王谭总。第一,我个人觉得还是整个座舱偏保守,你们之前有没有设计过更激进的内饰风格?因为本身P7i、P7+和P7内饰不太一样?第二是P7的颜色没有白色和黑色,以后会不会有?
王谭:
• 关于外饰和内饰,包括 CMF(Color-Material-Finishing,颜色-材料-表面处理),这是几大专业。我们做设计的时候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深入到一个方案时,要考虑真正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比如外造型要传递科技感、传递我们的设计哲学,这是给大家的第一个观感。大师兄跟我说,外造型不仅要做到让别人说“好看”,还要让别人看到第一眼就说 “哇哦”。其实 “哇哦” 和“好看”之间有比较大的差距,能真正做到 “哇哦” 的外造型,非常难。
• 对于内造型我们也有很多思考。用户要和车相处若干年,陪伴最多的是内造型。如何让内造型首先传递出我们对这款车的定义,比如是家用还是运动。第二,如何让它能持久陪伴你 10 年、20 年甚至更长时间,你不腻,会觉得在里面(和车)相处得很好,这是内造型真正能“守正”的地方。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到,今天我们放出的很多设计特征有很多“出奇”的地方,剩下 2/3 解密的时候,我觉得你会有更多好的体验。
• 关于方向盘,这是非常经典的 T 形三幅方向盘布置,包括卫星键。当时做这个设计的时候,是考虑在赛车运动中,方便切换驾驶模式,在需要自动驾驶的时候,能非常快捷找到这个按键。这是功能取向的东西,只是我们和设计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 关于车漆,我觉得这些可能是更深层次的思考,未来一定会有很多惊喜,但释放惊喜前,我们一定会做足准备,真正能做好之后才拿到市场上让大家看和检验。所以您刚才提到的这两款颜色,或者未来我们有更多颜色的思考,也是现在正在做的,但实在抱歉,可能没法回答更细节的部分,谢谢。
媒体:产品最能体现车企的变化,前两天参加蔚来发布会,他们说新产品 L90 能有竞争力,是因为过去几年在技术、制造业供应链等方面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优势。小鹏汽车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之前有宣传海报说“从血海里游泳,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全新的小鹏 P7 ,想请您介绍一下,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鹏汽车在过去几年的变化,谢谢。
何小鹏:
• P7只是一个产品,产品主要代表方向、定位、造型、技术,我觉得它离「代表小鹏公司」还很远。
• 首先恭喜蔚来在L90上做得非常棒。但我认为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还在“血海”中,甚至现在还没有游到红海。不管是小鹏还是其他车企,大家都在努力游。回到您的话题,P7 代表小鹏在第一代图腾、第一代做得最好的经典汽车的基础上,期望进一步拔高,让设计、性能、科技、细节、品质、安全都达到全新高度。
• 在这一次(全新小鹏P7)的高度上,我认为比五年前的小鹏综合能力,也就是短板、中板和长板,都有极大提高。其实有时候企业容易被看长板,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另外两块板,一个是短板,因为木桶理论中短板最可怕;第二是中板,有公司认为70分是中板,有些认为可能75分、80分才是中板,我认为把中板平均拔高也很重要。全新小鹏P7的目标是「无短板、中板都很高、有几个长板」,这就是我们的产品要做得更好的事情,谢谢。
媒体:有两个问题请教一下,第一,之前有老师提问说小鹏P7、P7+、P7i在颜值、空间和舒适上有差异,这是面向消费者的,我想提问如何避免内部三个车型的重叠竞争,比如精力上投入会不会有差异?
第二个问题,今年下半年各大厂商都在推 SUV 的车型,在您看来 SUV 的车型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可以在当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小鹏现在 20 万到 30 万 SUV 的主力车型已经布局完成,未来价格会进一步下沉吗?
何小鹏:
• 新一代P7是P7i的进阶,是全新的换代,这是其中之一问题的答案。
• SUV也好、MPV也好,竞争都是一样的,我认为技术要第一,颜值要能找到核心差异,找到用户跟客户核心的差异定位,找到市场竞争的点。您刚才问SUV怎么能成功,换个角度就是木桶理论:第一没有短板,第二中板都高,第三找到在SUV或MPV中的差异性长板,打中长板对应的客户群,最后做好,这是非常重要的点。
• 但要做到无短板、中板高、有长板,是持续性的马拉松。我认为以后很难有定位型或营销型的(竞争)逻辑,一定是全面型、多向全能型的竞争,这是我的看法。
媒体:我想问您的是,此时此刻您觉得小鹏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技术还是生态?只是举个例子。
何小鹏:
• 我对内部说,期望最近两年在一个节奏下做好四件事情,这个节奏是「行稳致远」,就是走慢一点,多把基础做好,把品质做好。
• 我们要做四个东西:
○ 第一是技术第一,我认为设计也是一种技术。
○ 第二是组织要做到第一,团队、效率、群体效能。
○ 第三是商业化能力要做好,商业产品怎么定义,商业利润怎么做好,怎么省钱,怎么花钱和怎么赚钱。
○ 最后是全球化的综合能力,这非常困难。很多人说中国现在新能源汽车很好,能打向全球了,实际上从全球市场看中国新能源汽车,是比以前好很多,但真正的实现全球化,还要认真学习10年甚至到20年。这四个能力是我们正在努力的能力,是我们期望成为超级长板的四个方向,我们还在路上继续努力。
您刚才提到了很高频率的一个词就是安全,你是如何平衡创新速度和安全责任的呢?
何小鹏:
• 安全有很多方面,比如质量、QA(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整个质量的保证从最源头到最后端的市场,这个闭环该怎么做好?这个闭环里该花什么样的资源去获得什么样的价值?我觉得造车新势力正在解决原来的汽车厂商「以硬件质量为主」的问题,现在变成了「软件质量+硬件质量+全球质量」,在中国的质量跟很多国家的质量还不一样,所以如何把这三者,也就是硬件、软件和全球的地域性平衡好——除了地域性还有法律法规的问题——把这些都平衡好,是对我们所有人的考验。
• 为什么我们要行稳致远,我们在欧洲做到今年第五年,才真正开始进入欧洲,前面四年全部在打基础,所以走稳一点会更安全。
我提问王谭总一个设计的问题。您认为设计是应该追求「大众化」还是「小众化」,您认为中国品牌如何在全球化中建立原创设计语言?
王谭:
• 第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设计不是艺术品,一定是让大部分人觉得产品好看、酷。但设计师要有前瞻性,一个汽车的开发周期很长,我们做一个产品,是要思考两年后的产品,同时考虑如何让大众能够接受。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走一步的创新,设计一步的创新,如果做了两步,大家不理解,那可能是好的艺术品,而不是好的设计品。
• 第二是关于中国汽车的引领,我觉得今天中国的汽车工业站在了世界舞台上,有这样的高度。设计过程中应该真正思考,什么样的设计能符合品牌调性,能传承。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今天才有了The Next P7,就是下一代的小鹏P7。
媒体:我接着设计的问题想问一下,我们知道五年前的P7,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就会觉得非常好看,新P7跟老P7在外观上有非常大的大胆革新,我想知道这种设计语言的转变有什么样的市场洞察和对用户需求的考量?这个设计语言会成为后续小鹏汽车其他车型的设计方向吗?
王谭:
• 我们在思考如何做全新P7时,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当时的P7在一众沿袭传统设计语言、设计哲学的车里面非常不同。我们想过沿袭P7哪些设计元素,但这些都不是全新P7设计的答案。真正的答案,我觉得要「升维」,就是当时的P7到市场上「敢为人先」的精神。
• 所以全新的P7,我们想通过一种设计语言,让别人感觉 “哇哦”,这是「敢为人先」的设计。就像我刚才说的,如何让设计和品牌共振,我们整个品牌的调性是「敢为人先」,是未来出行的探索者,探索意味着尝鲜,意味着做不同的事。设计也是,如果今天的设计还是把大家认为很稳、保守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就不是创新,不是创造,也不是原创。所以我们在做全新P7设计时,继承了P7「敢为人先」的精神。
谢谢王谭总,还有一个问题是想请教何小鹏总,刚刚前面提到新P7要做到「无短板、中板高、有长板」,能否具体具象化讲一下,我们说「有长板」,而且是超级长板,是设计还是什么?
何小鹏:
• 无短板就是没有缺点,中板有很多能力会在下次发布会介绍。长板就是三点,第一是差异化的好看,第二是最强的智能化,第三个是非常好的运动驾控特性,包括动力、制动、转向、续航都非常棒。我们正在跑赛道,也期望在后面的发布会让大家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数据。
媒体:从今天的发布会来看,您提到了很多次「情绪价值」,上次G7(发布会)上面您已经提到过,新P7上我已经看到有很多这方面的体现,比如中控屏是四个方向的,还有向其他车丢表情包。因为科技智能化在外界看来是比较硬的,情绪价值是偏软的,(小鹏)未来在科技智能化方面,对于「情绪价值」会怎么体现,有什么样的规划?
何小鹏:
• 实际上,「路怒表情包」就是科技化下的情绪化,它首先需要AR-HUD,其次需要很高的算力,如果继续扩展能力,还需要更高的软件综合能力。所以今天为什么我说原来的汽车公司很少有全栈自研,而以后的汽车公司仅做全栈自研已经不行了,需要跨域融合,也就是把多个栈「全自研」的时候合在一起。这时候会做出很多东西,第一是真正有价值的功能价值、性能价值、安全价值,还有很多情绪价值,就是让大家开心、快乐,一看就会说 “哇”。(就像是)告诉你一个非常酷的事情,这个事情可能不那么重要,但会让你心情快乐,这时候就完全不一样。
• 所以有时候很小的一个点,比如未来当你走到车前面,车认得你,自己开出来,自己帮你开了车门,说 “主人你好”,当然第二句话不好,就是 “你要去公司吗?” 。这就是一种情绪价值,是在科技为基础的情况下把安全和科技做好,「跨域融合」就是情绪价值。所以我真的认为下一个时代,只要第一拥有跨域融合能力,第二琢磨什么地方可以产生情绪价值,把这两个做到就会越来越好,我们会努力继续提供更多的情绪价值。
媒体: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问王谭总,之前我们跟其他品牌的设计师沟通过,一部分人认为现在行业内卷和成本下压,会让设计师有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不得不屈从于同质化设计,最近一些其他品牌的访谈也提到了「套娃设计」,我想问王谭总如何看待同质化设计和向成本屈服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小鹏总您刚才说到现在小鹏的阶段是颜值可能让位于科技,我想问这种观点是否代表中国新造车十年已经到了科技让位于美学的阶段?另外小鹏早期定位一直以科技为主,现在的让位会不会是对市场的屈服或者对初心的背叛?
王谭:
• 刚才有句话我觉得印象深刻,造型设计师真的是「戴着镣铐跳舞」,这个「镣铐」包括成本、架构、硬点等等,在这个Package上如何把这些原料炒成一盘好菜。我认为始终有机会,在排列组合中能找出创新的机会点,这是每个设计师应该有的「守正」功底。
• 您提到是否要做套娃或者每款车创新,我觉得收敛下来是:不同企业、不同设计风格有不同思考。好的设计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我们可以做一些传承,但设计也是轮回,也是与时俱进的,比如流行趋势、色彩趋势等,好的新设计可以吻合下一代产品和型谱,我们可能也会在好的基础上迭代。关于套娃还是每款车做大幅设计创新,我觉得是每个车企在「把产品卖好」的道上不同的术而已。
何小鹏:
• 我说一下设计和科技。举个例子,我们一年在自动驾驶上训练的费用都可以花接近20个亿,既然造型造得好,为什么不舍得花20亿?可能我没看到中国哪一个公司在设计上一年花20亿,没有。
• 换个角度,用户买车(的考虑因素)前三或者最差前四,设计肯定是其中之一,为什么没有同等研发投入呢?所以我用这样的逻辑跟内部说,以前说(比如)科技达到A,成本达到B,其它达到C,然后尽量把造型做好;以后是造型做好的情况下把科技做到A,成本做到B,用户地位做到C,都要吻合好。所以我们给了造型更高的权重、更多的资源。我们最近在上海租了两栋楼给造型团队,最好的资源、待遇都会给到造型,先在中国把它做好。首先是给它优先级,更好的成本,更好的resource(资源),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 所以我们只是在原来的权重分配上不够对,现在平衡了一点,实际上科技的投入还是高于设计,但设计的投入要增加很多才对,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媒体:其实这个车我一年前就看了,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太夸张了,到今天来看依然觉得夸张,所以这个设计我先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真的很喜欢。
开场您讲了很多关于P7以往的故事,包括第一代P7对整个小鹏汽车的意义和你个人的感情,我想知道你对这一代 P7 有没有更深层次或更深情感方面的期待。刚才看到小定已经破1万了,非常厉害,也想听一下您对这台车的最终期望会是什么样子。
何小鹏:
• 今天的确花了很多时间介绍老P7,我觉得这种精神要传承,一个企业的基因决定了产品的基因,就是形、神、髓(外形、精神、骨子里的东西),形、神、髓都要集成起来,继续敢为天下先,敢为人先,所以我们不断激励自己。刚才我也说了,我期待这台车在20万以上这个赛道重新回到前三,也许过两个月我们可以干得更好,先下一个基础目标。
媒体:从尺寸上全新P7在长和宽上要比第一代 P7 大一些,为什么现在的车设计得越来越大,以及将来电动车的设计趋势大概是什么样的方向?谢谢。
Nick:
• 这个车确实越来越大,实际情况是这次要比老一代 P7 加了10mm的轴距,主要考虑两点,第一是之前P7的槽点,二排空间不好,这次二排空间做得很好,513mm的坐垫长度下,还有120mm的膝部空间,1米8的人都很舒适,主要考虑全家出行的需求和之前用户的痛点。
• 第二是考虑造型诉求,轴长比,就是轴和车长之间的比例关系,考虑到「左手科技右手艺术」,所以我们跟造型同学一起逐步优化尺寸。
王谭:
• 我接着补充一下,说一下小鹏未来的车在设计方面会做的几个点。
○ 第一,后面的车肯定会越做越精致,把精致感做得非常好。
○ 第二,把整个设计语言做到「感性和理性逻辑的统一」,做得更好、更强。
○ 第三,因为我们是科技公司,是未来出行的探索公司,左手科技、右手艺术,后面的设计也会让科技更加显性化,能让人清晰读到这是有科技感、充满未来感的车。
○ 最后一点,设计会传递更多的情绪价值,大家看到车之后,如果把车比作人,小鹏P7就是非常自信、内敛,又不媚俗的人,未来小鹏的车都会有这样的情绪价值精神在里面,这是我刚才想到的,小鹏后面汽车设计上会发生的很多向好的变化。
媒体:小鹏总好,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您刚刚提到中国新能源车出海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学习时间,今天发布会也提到了很多「情绪价值」,大家知道前一段时间有部分中国品牌,比如LABUBU在全世界掀起了热潮,想请教您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如何在设计上、情绪价值上由中国辐射到更多海外市场?中国有没有可能在汽车设计上领跑全球?
何小鹏:
•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就像我不太了解LABUBU为什么能在全球有情绪价值。我说一个失败的案例,我们第一代P7在2021年出海,海外没有什么用户觉得它漂亮,我非常吃惊。(我们)起码有两点跟欧洲用户的思考逻辑不一样,第一,欧洲用户觉得再漂亮也要能家用,尾箱绝对不能小,他们一个人出去一次买一周的物品,需要巨大的尾箱。再比如,我认为所有好看的轿跑未来可能都需要有空悬,这也是我在欧洲市场越来越琢磨到的。
• 所以,中国的情绪价值和全球的情绪价值不一样,因为情绪价值是地方性的,跟地方的需求、文化、观感、思考(有关),所以完全不同,不要拿我们的情绪价值看全球。什么时候中国的情绪价值能到全球?我认为中国的文化、影视等能很好地走向全球,那时候就可以了,这是一件更加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但我们活着的时代一定能看到,要努力,谢谢。
媒体:我看7月份你们的销量又翻了两倍,连续9个月是3万台以上,依照这种销量趋势,今年年底的时候2025年我们能不能实现全面盈利?
第二,小鹏原来一开始是用激光雷达的,前段时间澄清不会再上激光雷达。现在包括蔚来也在用纯视觉的方案(乐道),而像华为依然用激光雷达,激光雷达跟纯视觉哪一个更好?或者哪一个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环境?
何小鹏:
• 盈利的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对外公开的承诺,就是今年4季度第一次季度盈利,我们继续向这个目标走。
• 关于激光雷达还是视觉路线,去年大家从我们产品上已经看到变化,而且不光是现在的智能辅助驾驶,包括下一代的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我们都是全视觉(技术方案)。以前的视觉(技术方案)做得不好是因为算力太弱,它看到的东西既没有足够的像素点阵,又没有足够帧率,还没有时空的逻辑,所以不行。
• 举个例子,将来(汽车)能不能看到路上有一颗钉子可能会扎胎,将来的视觉有可以做到;能不能看到一个沙井盖被挪动了一部分,车可能掉下去,将来的视觉有可能做到,但激光雷达很难。所以视觉(技术方案)的上限远远高过它(激光雷达方案),我还是很坚持认为,到2027年这个问题就不会再是问题了,今天还可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