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投顾公司虚假宣传,固定好聊天记录与转账凭证,服务费大概率能退回!
"王师傅,您这5万块服务费交得也太快了伐!"老李看着邻居老王发来的转账截图直摇头。这位上海老股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炒股二十多年,最后竟被一家持牌投顾公司的"涨停板秘籍"给套了进去。
一、老股民的血泪教训:从满怀希望到发现猫腻
65岁的王建军(化名)是典型的"老八股"投资者。去年10月,他在某财经直播间看到"某证券投资咨询公司"(持牌机构)的荐股广告,宣传"每周三只涨停板""年化收益不低于80%"。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老王加了对方微信。
"刚开始老师确实推了几只涨得不错的股票,"老王回忆道,"但交了59800元的'至尊VIP服务费'后,推荐的股票就开始'扑街'了。"最让他气愤的是,当初承诺的"一对一专家指导",实际上只是机械地推送些网上随处可见的研报。
像老王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数据显示,2022年涉及投顾服务的投诉中,约42%与宣传承诺不符有关,主要表现为:
- 夸大过往业绩(如虚构收益率)
- 隐瞒服务风险(如不提示可能亏损)
- 虚假承诺(如保证收益、承诺回本)
二、这些"套路"要当心:投顾服务中的常见问题
在与多位投资者的交流中发现,不少持牌机构在展业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合规瑕疵:
- "免费午餐"诱饵
"先免费推荐三只牛股体验"——等投资者尝到甜头后,便开始推销高价服务。实际上这些"牛股"要么是流通盘极小的庄股,要么就是纯属运气。 -
"成功学"话术轰炸
通过微信群、直播间不断展示"客户盈利截图"(很多是PS的),制造"别人都在赚钱"的焦虑感。广东投资者阿强说:"那些老师讲话比传销还洗脑,天天说什么'财富自由就在眼前'。" -
服务严重"缩水"
成都的周女士花了3.8万元购买"机构专用策略",结果收到的都是网上能免费下载的行业分析。当她提出异议时,对方竟说:"您这个价位只能享受基础服务。"
三、维权关键:这三类证据缺一不可
如果发现投顾服务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建议立即做好以下证据保全:
- 宣传承诺证据
- 保存直播间录屏、微信聊天记录
- 截取收益承诺相关的图文资料
- 保留营销短信、邮件等
- 服务过程证据
- 记录指导老师的操作建议
- 保存推送的研报、股票池
- 统计实际推荐股票的涨跌幅
- 资金往来凭证
- 银行转账记录(务必备注用途)
- 服务协议或电子合同
- 发票或收据
"很多投资者输就输在证据不全,"专业维权顾问分析说,"特别是那些口头承诺,如果没有录音或文字记录,后期很难举证。"
四、这样做提高退费成功率
根据处理经验,符合以下条件的案例更容易协商退费:
- 签约时间在1年以内(超过2年的较难处理)
- 能提供完整沟通记录(特别是夸大宣传的证据)
- 服务存在明显瑕疵(如未按约定提供服务)
上海徐汇区一位投资者分享:"发现服务有问题后,我立即整理了全部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通过专业渠道协商,最终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需要提醒的是,越早行动成功率越高。有些机构会定期清理聊天记录,拖延时间可能导致关键证据灭失。
五、专业建议:理性看待投顾服务
- 警惕"稳赚不赔"话术
根据《证券法》规定,任何机构都不得承诺收益。听到"保本""零风险"等说法就要提高警惕。 -
核实从业人员资质
通过证券业协会官网查询投顾资格,注意识别"李鬼"机构。 -
量力而行选择服务
不要被"限时优惠""名额有限"等营销手段冲昏头脑,先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投资本来就有风险,"从业二十年的分析师坦言,"如果真有稳赚的方法,机构何必还要收那几万块服务费呢?"
如果您近期遭遇类似情况,建议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反映问题。保留好相关证据,很多投资者通过合理维权成功挽回了部分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