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辣版“沙县小吃”,统一全国打工胃


为了统一全国打工人的口味,大厂越来越拼了。

京东为了打击黑外卖建了七鲜小厨,给打工人最爱的餐厅爆款来了个 “合纵连横”。

美团为了挖掘最 “纯粹” 的美食,上线内测版 “小众点评”—— 鸭觅,软件内只许分享不许赚钱,打广告就封号。

大厂砸钱、砸资源想做的事,竟被最没存在感的餐厅做到了,它就是江西小炒。

这个被八大菜系和米其林忽视的品类,竟统一了江浙沪、北上广中产和打工人的口味。

江西小炒从去年开始,就接棒川菜和湘菜成了 “网红菜系”。在米其林称霸的魔都,江西小炒开出近 2000 家;在北京,江西小炒被北漂们评价为 “打工人之光”“午餐救星”。

如今在很多城市,都能看到江西小炒的身影。截至 2025年7月,全国江西小炒门店数量已超过4.6万家,且仍在以每月800多家的速度扩张。

在这股热潮中,还催生了小江溪、田耕记、赣乡野等连锁品牌,最牛的一年开店上百家。

餐饮界最大散户 “江西小炒”,为何能拿捏全国打工人?

上万家江西小炒,

拯救江浙沪打工人

江西,一度被调侃为 “阿卡林(动漫角色)省”,即最没有存在感的省。

然而,江西小炒在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却是衣食父母般的存在。

每年春节,饭店老板们回家过年的时候,都是江浙沪打工人最难熬的时刻。有人连吃 20 天肯德基,也有人会打电话催促老板回来上班;更夸张的是,有人直奔南昌去老板家蹭饭。

在江浙沪的饮食江湖,从不缺江西小炒的传说。

在浙江一场音乐节中,台上的人问当地的特产是什么?台下的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江西小炒。

江西小炒在江浙沪盛行并非近几年的事,而是有历史和地域原因的。

因为江西和浙江离得近,许多江西人去浙江务工,最高峰的时候有近300万江西人在浙江务工。

喜辣的江西人吃不惯清淡的浙江菜,于是有老表迅速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就跟着打工天团开饭馆。江西小炒开得最密集的城市是义乌,地图上随便一搜就有近千

家。

如果说江西小炒过去只是在江西打工人之间流行,那近两年,江西小炒已经以燎原之势从江浙沪火遍全国,成为无数打工人心目中的“午餐白月光”。

从数据来看,2024年全国的江西小炒门店总数增长了400%,交易额增长了600%。很多地方十步一家江西小炒,甚至夸张到几家一字排开。

经过1年发展,江西小炒热度只增不减,仍是2025年最火的餐饮品类之一。它的火爆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在于它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仅抖音平台上,#江西小炒#话题就有37亿播放。

在月薪过万却吃不起一顿中式快餐的当下,江西小炒已经站在中餐鄙视链的第一梯队:比饭店便宜、比外卖干净、比盒饭好吃。

从只在北京开放的鸭觅上来看,江西小炒已经成为CBD白领们的饭搭子,其推荐指数与北京特色菜不相上下;就连“美食之都”天津,也没法拒绝江西小炒。滨江道、大学城、高铁站附近,几乎总能找到新开张的江西小炒。

毕竟,20元吃饱、50元吃好还有锅气的江西小炒,已经算是“穷鬼餐厅”的天花板。

江西小炒爆火最有力的证据是,昔日杂牌军已经进入连锁化阶段。

比如小江溪・江西小炒,去年6月在宁波开出首店,到现在已经开出135家门店,遍布25个省市,每次开店都是网红店级别,排队1小时都是常态。

以赣乡野、田耕记、蓝边碗为代表的江西小炒品牌,也都把店开到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给江西菜系争了一口气。

江西小炒逆袭川湘菜,

全靠反着来

江西小炒能从路边摊杀出来,多少有些“幸运Buff”在身上。

一方面,年轻人对预制菜又爱又恨,江西小炒从名字上来看就是“预制菜克星”;另一方面,近两年不少年轻人对辣味上瘾,一些原本不吃辣的地区,也开始把辣菜当成解压的灵丹妙药。

在这两个时代红利下,很多人下意识觉得江西小炒爆火,是因为反预制菜和辣味流行。实际上,在这两个赛道上,川菜和湘菜都是天才型选手。

无论是知名度还是受众接受度,川菜和湘菜明显更有爆款基因,各种四川火锅扎堆以及费大厨、潇湘阁的爆火,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没名气、没品牌的江西小炒,能从川湘菜的包围中杀出重围,全靠反着来。

1.中餐版omakase,饭张力拉满

川菜的火毋庸置疑,全国超32万家门店在中式正餐赛道中占比为11.4%,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菜系。

然而,高度标准化使得川菜同质化竞争激烈。全国川菜门店中有68%提供酸菜鱼,55%卖毛血旺,产品相似度高达82%,就连四川火锅店都已经被逼到卷矿泉水和奇葩食材,可见川菜想吃出新花样来实在太难了。

江西小炒则与川菜完全相反,非但没有标准化,甚至没有统一标准。

有网友分享,区分江西小炒是否正宗的方式,是看门口有没有自选菜的大冰柜。

江西小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食材不固定,你能吃到什么取决于老板在菜市场买到了什么,是名副其实的二十元饭店盲盒,老板做啥我吃啥,相当于中餐版omakase。

更夸张的是,一些熟客还能点菜。有网友分享,自己想吃的菜,老板会直接骑车去菜市场现买,比亲妈还贴心。

因为江西小炒不是固定菜系,不同连锁店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小江溪、巡湘记主攻乡野菜;沙洲坝重点突出赣南印象,厨师和食材都是赣州本地的。

总之,与川菜相比,江西小炒还有很多发挥空间。

2.反向卷效率,打工人的湘菜平替

江西小炒和湘菜PK更难,因为双方实在太像了:都主打锅气、都以辣炒为主,就连品牌发展路径,江西小炒都是跟着湘菜的脚步走的,即主攻A类商圈C位。

从这个角度看,湘菜算是江西小炒的师傅。江西小炒能乱拳打死老师傅的杀招则是,主攻师傅弱点做湘菜平替。

与湘菜对比,江西小炒在性价比方面更具优势。湘菜近年来发展迅速,一些湘菜连锁品牌的价格相对较高,江西小炒则一直坚持平价路线。

哪怕地租贵上天的上海,江西小炒的价格仍给了餐饮业一点小震撼。

10元起步均价50元的江西小炒,直接站在“沪币”对立面,自成牛 马货币体系:1顿江西小炒=0.5杯星巴克=0.3次打车费=100次米其林。

卖这么低的价格,还能赚钱,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翻台率。有江西小炒老板表示,一些江西小炒店里翻台率能做到8台,连锁店翻台率能到10台以上。这样的结果是,“服务员累死,厨师累死”,但确实把人效利用到了极致。

靠着见缝插针的本领,江西小炒的存在感越来越高。

从散户到爆款潜力股,背后有高人

高速发展背后,亦有隐忧。

在发展前期,江西菜靠着差异化和性价比能和川菜、湘菜掰手腕,但当江西菜驶入连锁化的快车道,这两个优势也可能会变成短板,两个核心问题也开始暴露:食材供应链与厨师储备。

首先,没有标准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化。

江西本地特色食材地域性强、流通半径短,一旦走出江西,品牌不得不自建供给网络,这使得食材运营成本普遍高于川菜、湘菜。

除此之外,江西菜的锅气和性价比,都离不开厨师,尤其是小炒环节对出锅时机、火候控制要求极高。但目前真正掌握江西菜技法,尤其适配连锁出品节奏的厨师仍十分稀缺,一线厨师薪资已经上探到万元,这也将无形中稀释江西小炒的性价比优势。

基于这两个核心短板,江西小炒过去一直是散兵作战,如今面对这泼天富贵,江西小炒背后的高人出手,一点点把江西小炒变成爆款潜力股。

第一个高人是江西老表。

在江西,“亲帮亲,邻带邻”模式是产业发展的一大杀招。

诞生鲍师傅、泸溪河的中国面包之乡——江西资溪,靠“亲帮亲,邻带邻”做面包生意,仅13万人口就诞生20个亿万富翁、4600个百万富翁。

江西小炒也是如此,早在江西小炒还未出圈的2020年,江西就启动了“赣菜出赣”计划,在这个计划下,一些开了几十年的江西小炒老板,做起了“帮扶开店”的生意,教人开江西小炒店。

江西人张兵生曾分享,每天都有十几批同行来他店里学习,他们学习后把江西小炒开到安徽、四川,甚至远到西藏。

不少江西老板表示,只要老家有人来学手艺都会包吃包住,毫无保留地传授炒菜技巧,一般两三个月就能学成。

他们除了传授厨艺,甚至会帮老乡捡漏倒闭的餐饮店,原本十几万的店,花几万盘下来改个牌子就能开店。

地方菜系爆火离不开产业链支持,当地政府自然就成了最硬后台。

“江西小炒在浙江”的话题出圈后,江西商务厅厅长立马登上央视推介赣菜。

在江西乐平,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江西小炒”产业化发展。

乐平是“江西小炒”的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烹饪经验丰富。为了提升江西小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乐平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专班,负责“江西小炒”的品牌推广和产业发展。

去年,南昌举办了“首届江西小炒大赛”,又顺势推出了“江西小炒”的标识,只要江西菜馆都能用。

现在几乎所有江西小炒品牌,都打出了“江西小炒”的标签,像蓝边碗原本叫“蓝边碗・南昌烧菜馆”,开到江西省外后,就改名为“蓝边碗・江西小炒王”。

如今在江西乐平,在全国各地开“江西小炒”店的人数已经过万,营业规模高达50亿元。

从整个市场上来看,江西小炒短期内可能无法形成湘菜、川菜那么大规模,但从趋势上看,江西小炒已经成为潜力股,在江西人和打工人的共同托举下,向着下一个加辣版沙县小吃前进。

性价比加上任何一张牌都是王炸,加上烟火气更是神助攻。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加辣版“沙县小吃”,统一全国打工胃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