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正值仲夏,狂风骤雨席卷全国多地。
恰在同一天,家居行业忽然传出惊人噩耗:居然智家(原居然之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兼CEO汪林朋先生在北京家中“突然身故”。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暴风骤雨一般袭卷行业内外,无数行业人士震惊万分,纷纷议论纷纷。
此前网上曾流传“跳楼身亡”的传言,在公司公告中被否认。
7月28日深夜,居然智家官方发布讣告,确认汪林朋先生“于7月27日在家中不幸身故”,并称相关事宜已妥善处理。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事实上,此事并非没有苗头。
早在4月18日,居然智家突然公告称,董事长汪林朋被武汉市江汉区监察委员会依法留置并立案调查。
这位曾在家居行业坐拥百亿身家的风云人物,一时间成为舆论漩涡中心。
直到7月23日晚间,居然智家再度发布公告称,董事长汪林朋已被解除留置,措施变更为“责令候查”,并已重回岗位“正常履职”。
汪林朋虽然主动返岗,但知情人士透露,汪林朋身形消瘦、神情憔悴,“也就进去三个月,人瘦了好几圈”。
紧接着,就是7月27日,汪林朋在家中坠亡。
汪林朋在家居圈素有“励志型”企业家之称,今年3月才在论坛上语出惊人地打趣自己“要活到120到150岁”,坚称“没有想退,也没有想跑”。
而今4个月后,他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种种反差让业界唏嘘: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湖北首富”“家居行业首富”,为何走到生命的尽头却留下太多未解之谜?
铺天盖地的行业报道和朋友圈讨论,既有惋惜,也有疑问,但都无法平息这一突发事件带来的震动。
2
1969年,汪林朋出生于湖北黄冈市罗田县的一个普通乡村家庭。
罗田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当地以务农和手工业为生,有着朴素的乡土风情。
汪林朋从小家境清贫,但他勤奋好学,少年时期成绩优异。
1986年,怀揣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汪林朋离开家乡,考入北京工商大学会计系。
1990年,21岁的汪林朋被分配到原国家商业部财会司工作。
当时他只有二十出头,初入仕途,日子过得规矩平稳。
进入国家商业部后,汪林朋的聪慧和勤勉很快显现。
不久,他调入国内贸易部旗下的中商企业集团公司。
两年后,汪林朋被调至全国华联商厦联合公司,仅用三年时间就从财务部经理一路升至副总经理,成为部门中的年轻骨干。
这些经历使他熟悉了国企财务和连锁经营的运作模式,也磨练了他精打细算、风险把控的能力。
当时的汪林朋称得上是深耕体制内的“财经官僚”,按部就班地过着安稳日子。
他对数字的敏感、对流程的严谨,为他日后进行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奠定了基础。
然而,对于汪林朋来说,仕途并不是终点。
就在此时,一个偶然的契机把他推上了全然不同的舞台。
3
1999年,一场凶猛的大火几乎烧毁了位于北京北四环的一家家居卖场。
这家商场原名“居然之居”,隶属于一个国有控股集团,因火灾付之一炬而陷入绝境。
就在这片烧焦的断壁残垣前,30岁的汪林朋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考验:他被临危受命,出任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即卖场的重组负责人。
此时的居然之家只有一家店面,营业面积不足3万平方米,业务近乎停滞。重建事业无异于“废墟上起家”,但汪林朋毫不畏惧。
他回忆说:“大火烧掉了我们的商场,但烧不垮我们重建家园的意志。”
这句誓言成为他和团队重振居然之家的座右铭。
上任之后,汪林朋立即着手重组管理,吸纳新鲜血液,筹措资金。
资金短缺、团队士气低落、行业环境混乱……重建过程苦不堪言。
然而,汪林朋果断进行改革。
2001年,正值国企改制浪潮,汪林朋毅然投入个人积蓄455.89万元,成为居然之家的一名股东,持股比例8.99%。
后续他通过收购其他自然人股东的股份,逐步扩大持股,终于成为居然之家背后的实际控制人。
借此机遇,他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卖场,慢慢转型为灵活市场化的连锁商业实体。
重建初期,汪林朋敏锐地抓住了“诚信缺失”这一行业痛点。
他创新性地提出“先行赔付”机制:商场承诺遇到质量问题,先由商场承担赔付责任,再行追偿生产商。
2001年冬,一场“福乐”牌暖气片的大规模质量危机爆发,多个受害家庭维修困难。
面对厂家倒闭、受害者无助的局面,汪林朋当机立断:居然之家全额赔付受害消费者150万元。
这一看似“赔大不赚”的决定,实则赢得了消费者前所未有的信任,为居然之家树立了“消费者权益守护者”的金字招牌。
行业舆论也为之侧目:许多同行商户最初对“先行赔付”招牌颇有微词,但震惊于居然之家以实际行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魄力。
此举不仅化解了危机,更为居然之家赢得了口碑和市场认可,真正站稳了脚跟。
此后,“诚信第一、服务至上”几乎成为居然之家的代名词:无理由退换货、绿色环保承诺、统一收银系统等一系列消费者保障举措先后推出。
这些服务创新逐步被整个零售业借鉴升级,成为了行业的“标配”,但最先提出并践行者却是汪林朋。
凭借独到的市场眼光和改革勇气,汪林朋不仅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而且迅速开始全国扩张。
2002年,汪林朋秘密制定“全国连锁”战略,2003年率先在北京开设第二家商场,此后扩张脚步再未停歇。
到2005年底,汪林朋已在北京以外的多地开设新店。
经过十余年积累,全国连锁网络开始形成:截至2019年成立20周年,居然之家的门店数已突破300家;到2024年底,其在全国30个省市的布局更是达到407家家居卖场、4家购物中心和173家生活超市。
从一地小店到千里连锁,汪林朋亲手绘就了中国家居行业的蓝图。
4
居然之家的成长之路并非孤军奋战。
在拓展市场版图的过程中,汪林朋既要与同行竞争,也尝试与竞争对手合作。
业内最著名的“竞合”范例发生在2021年。
当年7月3日,居然之家与红星美凯龙两大家居巨头在北京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创始人汪林朋与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亲自握手,共商行业未来。
这象征着这对行业老二与老大的罕见联手,也标志着双方“竞合关系”正式开启。
根据签约协议,双方同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坚决杜绝“二选一”、抵制以低于成本价倾销等恶性竞争行为,并互相开放供应链品牌资源,保障消费者权益。
简单来说,双方在“竞争中合作”,通过行业自律防止互相“挖坑”,留有广阔发展空间。
这一战略合作在当时引发高度关注,业内纷纷称赞“真正的英雄惺惺相惜”。
事实上,在竞争之外,汪林朋更以务实的“商业打法”证明了他独树一帜的经营思路。
面对行业下行压力,汪林朋率先在业界推出“销售分成”模式:家居卖场与商户共享风险与收益,业绩好坏由双方共同承担。
而在危难关头,汪林朋也身先士卒承担起线上营销的重任。
2020年双十一,汪林朋化身“老汪来了”直播带货的领军人物,将BOSS出镜推广家居产品的概念推向高潮。
此后每年“双十一”,他都会出现在直播间,邀请知名家居品牌一同搞促销,还请明星造势,家电、数码、电商平台全参与,业内戏称他“家居圈里最会玩IP的CEO”。
到2024年,汪林朋亲自开设的“汪老板不躺平”系列直播成为家居圈现象级IP,不仅引导了企业家自媒体的热潮,还直接带动了居然之家线下客流回流。
正是凭借这一系列打法,在同行挤兑营销和客流稀缺的市场环境中,居然之家逆势而行:
2024年上半年,居然之家销售额同比增长16.2%,数字化平台“洞窝”的交易额也同比增长11.8%。
5
汪林朋与居然之家关系的又一关键转折点发生在资本市场。
改革之初的居然之家虽有较好的口碑,但要做大规模全国连锁,急需资金和资本运作。
2018年底,汪林朋引入了阿里巴巴、泰康集团、云锋基金、加华资本等机构投资者,联合注资总额高达130亿元人民币。
其中,阿里巴巴注资54.53亿元,成为居然之家第二大股东。
这一资本牵手不仅为居然之家带来了充足资金,更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和资源支持。
借助阿里生态,居然之家加速搭建智慧供应链、智能家装平台。
巅峰时刻真正到来是在2019年。
经过多年准备,汪林朋于2019年把握住一次市场机遇。
汪林朋回到湖北老家,找到当时一家名为武汉中商的上市公司,设计了一个“蛇吞象”式的大型并购借壳重组。
通过让居然之家对武汉中商进行全面收购,居然之家成功完成了股权换手,顺利登陆A股资本市场。
2019年12月26日,居然之家正式登陆深圳交易所。
上市首日,居然之家市值飙升至630亿元,超越当时上市市值仅百亿上下的红星美凯龙,一跃成为中国家居卖场行业的A股龙头。
汪林朋本人以持有上市公司61.94%股份的身份,一跃成为当年湖北的新首富,身家估值约368亿元。
这一刻,他坐拥家居帝国的最高权杖:从昔日的国企中层,到彻底转型为民营上市公司的掌门人。
然而,这场资本庆典的背后,也埋下了一些争议的伏笔。
有媒体指出,这次“蛇吞象”式交易让国有资产流失,不少当年跟随汪林朋回到武汉的湖北老乡作为投资人也被牵扯其中。
对此外界褒贬不一。
支持者认为汪林朋有效盘活了资源,把地方旧有资产焕发了价值。
质疑者则认为汪林朋借市场完成了一波巨额套现。
尽管争议不断,居然之家还是如期摘得“家居卖场第一股”的桂冠。
事实上,上市也给居然之家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平台。
依靠资本的支持,汪林朋打造了国内领先的家居产业服务生态:2020年开始,他推出了工业级供应链平台“洞窝”,到2023年交易额已达近974亿元,入驻商户超10万家。
2024年年底,公司正式更名为“居然智家”,这一名称变化意味着公司彻底将战略重心转向智能化和服务型生态。
当然,沉浸在资本辉煌之中的同时,汪林朋的一些做法也备受争议。
比如,在公司股权解禁后,汪林朋曾大手笔减持套现。
6
除了商场与资本,汪林朋的人脉网络同样广泛而深厚。
汪林朋保持着与湖北政界、商界的紧密联系,身后依然有许多湖北籍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
正如财经报道所言:“汪林朋出生于黄冈,但发迹于北京,在发展过程中,他在湖北特别是老家黄冈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
这些“鄂派资源”为他收购上市、筹集资金提供了坚实后盾,也让他在家乡影响力倍增。
汪林朋曾担任湖北省楚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足可见他在湖北商界中的地位。
这些嘉话与赞誉外传中,自然也滋生了一些传闻与猜测。
有传闻曾将他与诸多政商大咖联系在一起,甚至关于他与某位王姓高层领导的存在“亲密关系”的消息一度甚嚣尘上。
但此类传闻并未得到证实。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汪林朋的崛起与湖北本地的资源确实息息相关。
从最初借助老乡合作完成收购上市,到后来继续与地方政府部门合作推动商业项目,汪林朋与“鄂派”圈子的互动对其事业助益明显。
7
在2025年,居然智家面临着新的挑战。
此时的居然智家已全面向“数智化平台+生态化服务”转型,业务布局覆盖家居卖场、供应链、物流、家装设计、智能家居等多个层面。
从内部战略看,汪林朋亲自主导了“三大数智平台”建设:一是“洞窝”产业服务平台,二是基于AI的“居然设计家”设计平台,三是“居然智慧家”智能生活平台。
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居然智家的经营压力显现出来。
2022年至2024年,公司业绩连年下滑。2022年、2023年、2024年的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6.48亿元、13.03亿元和7.69亿元,同比跌幅为28.45%、21.10%和40.83%。
2025年一季度虽有营收增速(33.12亿元,同比增长5.58%),但净利润依然大幅下滑39.39%,整体净利率仅6.69%。
而汪林朋的逝世,对居然智家更是雪上加霜。
纵观汪林朋的发迹史,从一名体制内的财务官员到“家居帝国”的缔造者,汪林朋的路越走越远。
只是,汪林朋可能自己都没想到,会有戛然而止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