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 中国汽车出口连续三年全球第一,回顾发展历程,中国汽车产业实现了从产量第一,到中国品牌主导国内市场,再到出口量第一的蜕变。对标传统汽车强国,中国汽车出口仍具增长潜力,预计五年内中国汽车出口量将达顶峰。但出口第一并非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已在全球崛起,盘点中国品牌出海数据,我们发现三大数据迷思: “中国汽车出口≠中国品牌出口”、“中国品牌出口≠中国品牌海外销量”、“出口多≠赚钱多”。只有破除数据迷思,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品牌当前国际占位,找到从“全球制造强国“向“全球品牌强国”的进化之路。
中国汽车出口量从2004年不足10万辆跃升至2025年预计超600万辆,连续三年守住全球第一宝座。9月14日召开的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多位行业专家及企业高管提及出海相关话题,揭示中国汽车出口已进入深水区。
-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称:“十五五” 是中国汽车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关键期,需要从单一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品牌、制造、供应链与文化价值的生态出海。
- 江淮汽车国际事业部陈伟称:中国汽车全球化在2026年以后预计进入体系化竞争阶段。
这是中国汽车品牌向全球化进军的号角,亦或是半场开香槟的庆祝?在行业前沿出海系列开篇,我们希望从解密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开始。
数据说明:本文所用汽车出口数据来自中汽协;海外终端销量(注册量)数据来自中汽信科,由于部分海外市场销量难以获取完整数据,我们以56个国家数据为基础(约覆盖全球90%+销量),盘点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实际零售量。
一、出口仍具增长空间,预计五年后达峰值
向回看:完成全球产量第一、中国品牌主导国内市场、出口量第一的三步蜕变
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以300万辆的优势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量第一大国。彼时,中国品牌靠性价比维持国内市场份额,长期徘徊在40%左右,合资品牌则占据国内市场销量和单价的绝对优势。汽车行业的中国制造虽已崛起,但中国品牌尚未在国内市场真正成为主流。
近几年,中国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快速崛起,所占市场份额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同频增长。自21年起中国品牌国内市场份额每年增长超5个百分点,2023年突破50%,2024年突破60%,中国汽车市场品牌格局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中国品牌完成了从跟随到主导的跨越,这也意味着中国汽车已具备走向全球的实力。
随之而来的是,出口形势也在21年发生了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202万、311万、491万、586万辆,逐级突破,先后超越韩国、德国、日本。2025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中国全球汽车出口新霸主的地位越发稳固。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约429辆,同比增长13.7%。
“产量第一 → 中国品牌主导国内市场 → 出口登顶”,是中国汽车由内而外完成的一次递进式升级。
横向看:与德日韩对标,中国汽车出口仍有潜力
依靠领先的国内产能与亮眼的全球销量,中国已经跻身全球汽车工业强国,与日本、德国、美国、韩国共同位列世界前五。以汽车出口率视角着眼,对比传统汽车工业强国,可以看到中国汽车出口相比日德韩仍有空间。(说明:汽车出口率=出口量/本国国内产量)
尽管日本、德国、韩国等传统汽车出口强国在电动化浪潮与中国车企竞争下面临出口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压力,但其汽车产业长期形成的历史经验与全球化能力仍十分突出——一个关键指标是,它们出口率持续稳定在50%及以上水平,甚至德国这一比例接近80%。这反映了其高度外向型的产业结构、成熟的全球市场布局及完善的供应链体系。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其年销量规模仅次于中国,但市场结构呈现出显著的进口依赖特征。受本土产业结构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制约,美国国内汽车产能无法充分满足其庞大的内需,2024年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出口率仅7%,出口不足100万辆,国内销量中约有50%来自进口,进口整车数量达到约800万辆。
相比之下,过去五年中国汽车出口率由4%提升至20%,虽然增长迅猛,但现阶段出口率与日德韩等先行者依然存在明显差距。当然这一比例也不是越高越好。中国与日德的差距也源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年销量超2500万辆,约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16倍。庞大的内需决定了未来中国出口率难以达到日德韩水平。但是,依托领先的制造业水平、完备的产业链优势、新能源弯道超车优势,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从“自产自销、满足内需”到“全球卖车、开拓外需”转型,中国汽车出口率仍有稳步提升的空间。
说明:若德国汽车出口仅计算欧洲外区域,出口率大约下降到55%
向前看:预计未来五年达到出口顶峰
基于欧盟加征关税等外部环境因素,中汽协对25年中国汽车出口预测较为谨慎,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20万辆,同比增长5.8%。这一预测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已告别高速增长期,转而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从汽车出口首次达成100万辆的时间点来看,德日韩均远早于中国。虽然起步晚,但中国汽车出口正在以高性价比和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竞争力攻占全球市场,这与日本和韩国通过经济型车打开全球市场的策略高度契合,参考日韩汽车出口历程,中国已经从贸易出口转向本地化生产阶段,中汽中心预测中国汽车出口将在五年内达到峰值。
自2024年起,中国车企加速海外生产布局,迎来建厂热潮,比亚迪、上汽、长城、奇瑞等车企相继在泰国、巴西、墨西哥、匈牙利等国家建设工厂,随着未来几年海外产能逐步落地和释放,预计中国整车出口规模将逐步见顶并趋于平稳。
二、惊艳的数据是否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已在全球崛起?
出口量第一并非意味着中国品牌海外影响力真正走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征程仍在路上。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汽车出口量数据,认清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地位,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三个迷思。
迷思1:中国汽车出口量≠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量
中国汽车出口量是指在中国境内生产并通过海关实际出口到海外的整车数量,包含海外品牌在中国工厂生产并出口到海外的部分,但不包含中国品牌海外工厂生产或组装的部分。
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至今,中国品牌在出口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比提升至83.5%。而以特斯拉、上汽通用为代表的美系车企受中国品牌崛起、全球产能重新分配、产品力相对不足等影响,出口持续下滑。
以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为例:
- 出口量中16.5%(近100万辆)由海外或合资品牌贡献:其中特斯拉出口26万辆、东风悦达起亚出口17万辆、福特中国(长安福特+江铃福特)出口17万辆等。
- 汽车出口量含乘用车和商用车:乘用车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且近几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要注意到,商用车仍占据约15%的出口份额。
2024年中国共出口586万台汽车,其中,约490万台为中国品牌汽车(剔除海外/合资品牌),约410万台为中国品牌乘用车(剔除商用车)。
迷思2: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量≠中国品牌汽车海外销量
中国车企海外销量是指中国品牌的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终端零售量,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品牌在海外实际卖给最终用户多少辆?在各个市场的渗透率如何?
由于可获取的海外市场销量数据以乘用车为主,我们以乘用车口径对比终端销量及出口量进行分析。
从2024年数据来看,中国品牌乘用车海外终端销量(注册量)约260万辆,这与出口量存在约150万辆的差距。数据差值来源于几种可能的原因:
- 库存及在途:部分出口车辆可能滞留在港口、经销商库存或运输途中,未实际进入终端市场,导致海外销量低于出口量。2024年在加征关税的预期下,车企进一步抢先出口。按中国品牌乘用车2024年Q4的月均海外销量估算,存在约50-70万的在途/库存车。
- 贴牌销售:受制于海外市场用户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部分品牌为了快速适应市场、或利用现有品牌认知,选择贴牌销售。如上汽集团与通用汽车合资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生产五菱和宝骏品牌车型)和上汽通用(生产雪佛兰等品牌车型)。五菱、宝骏部分车型以雪佛兰车标出口海外,这部分数据计入出口量,但海外销量不体现为中国品牌。2024年预计宝骏约17万辆车以此方式出口,其他车企,如吉利、奇瑞等也采用类似操作,我们估算贴牌销售行为影响约50万辆。
- 销量数据遗漏:我们的数据未覆盖中亚、非洲等部分国家,另外中国汽车出口包含军工车辆,这类特殊用途车辆的海外销量通常未被计入终端销量数据,预估带来约10-20万辆遗漏厂家。
- 出口统计口径:出口量数据除了整车,也包含厂商的底盘出口量。
提升中国汽车全球影响力,关键在于推动海外中国品牌终端销量增长而非仅关注出口数据。
当前中国虽蝉联全球汽车出口量第一,但真正的国际化竞争力需以海外本地化销量为衡量标准。国际车企的全球化实力主要体现在海外市场的销量上。2025年上半年,欧韩日等地区或国别品牌的海外销量占比均在80%以上,美系品牌也有42%的海外份额。而中国品牌仍处于海外制造的起步阶段,海外销量占比相较欧美、日韩仍存在较大差距,出海空间广阔。
迷思3:出口量最大≠最赚钱中国汽车
出口量蝉联全球首位,且与第二名日本差距进一步拉大,出口规模优势持续巩固的背后,“低利润”仍是困局。
据乘联会崔东树公布数据,中国汽车出口均价经过几年的提升后近年又出现小幅下滑。2020年的1.4万美元,逐年提升至2023年1.9万美元,24年起,受特斯拉出口占比下滑影响,单车均价回落至1.8万美元,25年上半年持续下滑至1.7万美元。若不含海外及合资品牌出口车型,预估中国品牌出口均价更低。
2024年同期,韩国汽车出口单车均价2.5万美元,日本2.6万美元、德国4.6万美元,高出中国45%至150%。
当前经济型车型主导的出口模式,在全球化初期是抢占市场的有效策略。但随着海外建厂加速,提升出口均价、优化利润结构、改善品牌全球影响力将是中国车企必须要解决的生存问题。未来,中国车企需对标日韩全球化经验,从“以价换量”转向“量价齐升”。
结语
中国汽车出口凭借高性价比和新能源技术优势,2025年1-8月以429万辆出口量领跑全球。但相较于日韩成熟的全球本地化运营模式,中国品牌全球化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品牌由单纯的产品出口向本地化生产/销售网络构建、产业链出海、技术输出、品牌认同转变的关键时期。
出口第一,仅仅是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品牌强国的第一步,汽车之家研究院将持续关注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探讨中国汽车产业从“全球制造强国” 向“全球品牌强国”进军的发展之路。(文/汽车之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