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个“千万地铁城市”来了


文|凯风

千万地铁俱乐部,又扩容了。

在刚过去的暑期,广州地铁共有30天单日客流超过千万人次,深圳地铁首次连续8个工作日突破千万人次,双双刷新纪录。

这意味着,继上海、北京之后,广州、深圳即将联袂跻身“地铁千万客流俱乐部”,稳居全国第一梯队。

北上广深之后,下一个是谁?

01

日均客流量破千万,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地铁里程是基建成熟度的象征,日均客流量则是城市人气、消费引力、发展活力的体现。

每天千万人次的大流动,见证的是一座城市的繁忙度、繁荣度,更是地铁大基建可持续扩张的重要支撑。

根据交通部最新数据,在已开通地铁/轻轨的40多座地市中,日均客流量超百万人次的仅有21个,超过500万的仅有5个。

北上广深为第一梯队,客流量断崖式领跑,京沪稳居千万人次,广深站稳900万大关,月客流量30亿人次左右。

目前,广深工作日客流破千万已成常态,随着新线路陆续开通,最迟明年,有望全面站上千万大关。

这是日均客流,如果从历史高峰客流来看, 广深早已站上1000万大关,广州更是迈过1200万人次的高峰。

北上广深之后,二线城市无论人口规模、地铁里程多少,客流量都存在较大差距。

第二梯队里,只有成都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500万区间出现明显断档。

西安、杭州日均客流量超过400万人次,重庆、武汉、南京超过300万人次,长沙、沈阳、郑州超过200万人次。

苏州、青岛、天津、合肥、宁波等万亿城市,日均客流量均不足200万人次。

令人意外的是,过半城市日均客流量不足百万人次,其中不乏以济南、福州、贵阳、昆明为代表的省会。

简单对比,深圳地铁里程位居中游,但客流量却相当于成都的1.5倍、杭州的2.2倍、武汉的2.5倍,甚至是苏州的5倍。

大基建成色几何,客流量、客流强度是最真实的试金石。

02

同为超大特大城市,为何客流量如此悬殊?

客流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口和地铁里程,但也与城市的经济、产业、商业活跃度息息相关。

其一,地铁客流量,更多与城区人口挂钩。空间越紧凑,人口密度越高,客流强度越高。

我国的城市都是广域市,既有城区,也有广大的县域和乡村。

只有城区,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城市。

北上广深,城区人口占全市人口比重都超8成;但在一些二线城市,城区人口占比仅有一半。

最突出的当属泉州、烟台、唐山,GDP破万亿,却迟迟难以建地铁。

就是因为城区人口不达标,被县域切走了一大半。

其二,地铁越多当然越好,但要数量更要质量,只有与人口空间布局相匹配,网络效应、规模效应才会凸显。

深圳虽然地铁里程只有500多公里,但全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仅有北京的1/8、重庆的1/40。

深圳线网密度高居全国第一,“1公里地铁率”更是高达90%。

反观部分二线城市,要么地铁仍处于大建设周期,线路相对较少,能覆盖的人群相对有限,遑论网络效应?

还有一些城市,基于城市开发需要,地铁优先向郊区拓展,导致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不足,客流自然难以提升。

其三,产业越发达,商业越繁荣,经济越有活力,都市圈同城化越成熟,通勤群体就越庞大,地铁人气也就更旺。

广州地铁客流稳居前列,既有国际商贸中心、国际交通枢纽的加持,也不乏广州都市圈跨城通勤人群的助力。

深圳则有高度发达且活跃的市场经济,坐拥全国最多的市场主体,再叠加港人北上的消费增量,客流强度遥遥领先。

可见,提高地铁客流,关乎人口基本盘,关乎产业结构,更关乎经济竞争力。

03

谁是真正的中国地铁第一城?

若论地铁运营里程,第一城是京沪之争,上海以微弱优势领先。

如果从客流强度来看,深圳则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城,广州则赶超京沪。

客流强度,指的是单位公里每天运送的客流量,既是地铁繁忙程度的体现,也是城市商业活力的重要参考。

从最新数据来看,深圳客流强度一度高达1.63,力压北上广,更远超成都(0.93),相当于杭州(0.81)的两倍,苏州(0.53)的3倍。

深圳客流强度跻身榜首,是地铁大扩容、人口磁吸力、经济竞争力等多重作用的结果。

过去5年来,深圳新增地铁里程超过300公里,全市地铁运营里程近600公里,堪称地铁扩张最快的城市之一。

当前,深圳仍在拼命建地铁,预计到2030年前后,深圳轨道交通里程,有望突破800公里。

这条地铁路网,不局限于深圳,而是通过都市圈、城市群向外延伸,形成大湾区的交通大动脉。

未来,广州、深圳地铁将通过东莞连成一体,并向香港、惠州延伸,形成全国最大的地铁网络。

图片

地铁在扩容,人口也在增长,由此形成正向循环。

深圳常住人口约为1800万,但加上短期探亲、出差、旅行的流动人口,实时人口高达2200-2400万,丝毫不弱于京沪。

这其中,还不乏从香港北上的庞大群体。

仅今年暑假,就有900万人次港人入境深圳,去年全年更是多达8100万人次,带来551亿港元的消费。

随着大湾区越来越像一个市,硬联通、软联通双向突破,大量来自香港、珠江口西岸的客流涌入,为深圳带来更高人气。

当然,地铁属于公益事业,赚钱虽然不是第一要务,但有无经济效益,将会越来越重要。

毕竟,就连客流强度最高的北上广深,地铁都未必能赚钱,都需要财政补贴,遑论一般城市?

不是每一个城市都有充足的客流支撑,也不是都有充沛财力托底,更不是财政收入都能一直保持高增长。

当大基建开始收紧,“过紧日子”成为常态,如果没有客流支撑,地铁再扩张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中国,又一个“千万地铁城市”来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